区位分析案例:从气象气候和地形地貌看冬奥选址 用核弹把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缺口让西北变成鱼米之乡?科学家论证过结论是
当前位置:首页 > 产品中心 > 农业气象站

区位分析案例:从气象气候和地形地貌看冬奥选址 用核弹把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缺口让西北变成鱼米之乡?科学家论证过结论是

    发布时间:2024-01-01   作者: 农业气象站

产品详情

  原标题:区位分析案例:从气象气候和地形地貌看冬奥选址 用核弹把喜马拉雅山炸出一个缺口,让西北变成鱼米之乡?科学家论证过,结论是

  2015,我们许下“双奥之约”;2018,我们喊出“相约北京”;2022,如今已经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冬奥如约而至。北京也因此成为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这离不开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经济实力、基本的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也得益于北京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会的运动项目(尤其是雪上项目)对赛场地理环境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今天我们就从自然地理的视角,聊一聊冬奥会的选址吧~

  从这幅地图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历届冬奥会举办地均集中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带(北纬30度到北纬60度之间),是因为冬奥会的选址对地理环境要求比较高。其中核心气象指标有两条:一是2月份平均气温是否低于0℃,二是2月份降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而这些也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顺顺利利地进行的前提。但需要说明的是,最近几十年来,冬奥会已基本采用人工雪,对天然雪的需求大幅度的降低啦。

  了解了这些,我们大家可以从气温、风、能见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出发,聊聊冬奥会的顺利进行需要满足哪些具体条件。

  雪上项目对气温要求更高一些。如果气温过高,有几率会使雪场出现融雪;而过低的气温,则可能对运动员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当然也会对比赛成绩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冬奥会章程规定,气温在-17℃—10℃是冬奥会举办的理想温度范围。而北京和张家口都是满足这一条件的。冰上项目要求冰温在-6℃或-7℃左右最佳。但由于是在室内,满足这一要求相对容易。

  风速、风向对于高山滑雪、跳台滑雪等项目运动员的安全和空中姿态等都有着较大影响。而不同的比赛项目对风速的要求也不完全一样,自由式空中技巧关键看风,要求比赛时段内1分钟平均风速要小于3米/秒;而跳台滑雪则对瞬间风速要求极高,要求瞬时风速小于3米/秒、且无横风,逆风则更加有助于比赛。

  能见度则会影响运动员、裁判员的视线,既是决定高速滑行项目是否安全的重要的条件,也是裁判是不是能够公平公正评分的重要的条件。如果在大雾天气里比赛,受影响最大的体育赛事当属冬季两项。冬季两项是将越野滑雪和射击结合到一起的运动,能见度下降会极大地影响选手在射击项目上的发挥。

  一旦出现自然降雪,雪道需要及时清洗整理,否则会影响雪上项目。如果在高山滑雪比赛时,出现降雪天气,会因新雪过于蓬松而不利于运动员掌握平衡。如果是雨夹雪,还会导致积雪出现冰晶层。暴雪还会使得原本划分清楚的雪道变得模糊,影响运动员的视野,极易发生危险。

  不难发现,冬奥会的比赛项目与气温、风力、风速、能见度、降水等气象条件紧密关联,可见冬奥会对气象服务的依赖性非常大,所需的气象预报精细化程度也更高。为此,从2014年起,气象部门就开始在延庆、崇礼等地启动自动气象站的选址与建设,目前已在北京冬奥会核心赛区建成50多套赛道气象站。除此以外还有多部气象雷达正在服务冬奥会,比如风廓线雷达、激光测风雷达等,用于计算高山滑雪雪道之间横风、纵风的方向和大小。另外我们的风云四号B星等新一代的静止气象卫星,也能够从太空中来进一步监测云的变化和空中气流和风场的变化,形成从地基、空基到天基这样的一个“三维、秒级、多要素”冬奥气象监测网络和“分钟级、百米级”预报服务系统,彰显中国效率和中国能力。

  考虑高山滑降、超级大回转等项目的特殊场地要求,我们显而易见,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附近均有比较高大的山地地形,以满足高山滑降、超级大回转等赛事对场地的需求。如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北美的落基山脉及海岸山脉,以及即将举办的北京冬奥会临近燕山山脉。

  我们第一步是要了解,本次北京冬奥会由北京、张家口协作举办,分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这是对赛事举办场地的地形地貌条件的充分考量。

  北京市延庆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承办室外雪上项目,是因地制宜原则的高度体现。延庆赛区的高山滑雪比赛场地共建设7条雪道,依托海陀山天然山形规划建设,全长达到21公里,约900米落差,3000多米坡面长度。崇礼赛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山连山,连绵不断;沟套沟,难以计数”,能够很好的满足冬奥会雪上运动赛场建设的需求。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这座从夏季走向冬季的“双奥之城”,即将铸就百年奥运史上新的里程碑。心怀“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望,全球正期盼着一届能留下美好回忆的奥运盛会!

  [1]揭秘冬奥赛事中的“天时地利”[N].中国气象数据网,2021-06-27.

  [3]“把脉”风云:气象与冬奥到底啥关系?[N].北京日报,2022-01-04

  [4]媒体解读:全世界唯一!北京为何成为“双奥之城”[N].中国青年网,2021-02-10

  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大口子,让我国西北不再干旱,变成鱼米之乡——这种观点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但是真的可行吗?最近,中科院就做了一次深入的科普解读。

  首先要说的是,上述想法有很多企业家、名人、科学家、领导人都提及过,并做过认真的研究,包括牟其中、冯小刚、叶笃正、钱学森、钱伟长等,结果却令人失望。

  即使把雅鲁藏布大峡谷扩大到100千米宽,并从大峡谷口到我国三江源地区改变地形为斜坡,选取历史上最强盛的西南季风年,水汽输送也不能到达青海三江源地区。

  这是因为,水汽在沿途就会凝结降落,根本到达不了长江和黄河源头,更无法缓解我国西北干旱状况。

  之后在2000年左右,曾庆存院士、赵思雄研究员指导陈红和孙建华做了两组数值试验,再次证明无论是工程量,还是实际效果,“喜马拉雅山开口子”都没有可行性。

  第一组数值试验里,假定在高原不一样的区域开一个宽度约300公里、长度4000公里、深度直达海平面的大口子,相当于苏伊士运河宽度的1000倍、长度的20多倍、深度的300倍左右,工程量至少是100万倍。

  分别把大口子设在高原东部(98~101°E)、中部(95~98°E)、西部(89~92°E),模拟1998年的5个暴雨个例。

  结果表明,在打开通道之后,通道内部南侧水汽自南向北输送增强,降水量增多,但是在通道北侧,自北向南的干空气也增强了,导致通道北侧区域降水减少,并未见我国西北区域水汽的增加,反倒是来自孟加拉湾向我国东部的水汽输送减少,我国东南部地区降水减少。

  这主要是因为整个青藏高原主体还存在,高原北侧以下沉气流为主,通道打开之后,并不能影响高原附近的气流,因此并未能改善西北地区的降水。

  第二组数值试验模拟1998年6-7月份,并缩小工程量,从我国国境线米以上全部挖掉,挖到青藏高原北侧,长度约800公里,相当于苏伊士运河的70万倍、三峡大坝的500多万倍。

  结果显示,通道中部地区降水有所增加,月增幅约为50-200毫米,但是通道中心以外并无变化,尤其是通道入口和出口区域降水都减少了,高原北侧的西北地区降水就没有变化,新疆干旱的沙漠地区的降水并没有增加。

  这是因为,打开通道之后,虽然有来自中南半岛的水汽顺通道向北输送,但是在高寒的高原地区,很快形成降水,并不能输送到西北区域。

  事实上,我国西北区域受到整个青藏高原的影响,处于下沉的气流中,不利于形成降水。

  即便打开一个通道,对下沉运动也基本上没有影响,因此即便是看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在大气环流面前依然啥都算不上。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