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装先别收!龙年第一股强冷空气在路上最冷气温或降超10℃……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展示

冬装先别收!龙年第一股强冷空气在路上最冷气温或降超10℃……

    发布时间:2024-02-27   作者: 案例展示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大自然开始从深冬的沉睡中苏醒。古籍《逸周书》中便详细记载了如“鸿雁来”“草木萌动”等雨水节气后的物候变化。

  19日早间,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寒潮橙色预警、大风蓝色预警、沙尘暴蓝色预警、大雾黄色预警。受寒潮影响,预计,

  2月18日是农历新春第一个工作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大会,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不断夯实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的根基,持续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大会上发表讲话,

  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走好高水平发展之路,抓住科学技术创新这个“牛鼻子”,把创新落到企业上、产业上、发展上,奋力建设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化的新广东,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致敬。

  春节期间,广东高速公路车流量累计4567.3万车次,约占全国总量五分之一,

  将突出对重大科学技术任务和科技型企业两个领域的支持,积极引导各类资本聚力推动原创核心技术、前沿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月18日,《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做好“港澳药械通”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发布,

  明确提出“港澳药械通”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经备案后实行市场调节价,并鼓励相关药品和医用耗材开展带量采购。

  《通知》自3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5年,将有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 释放更多政策红利,更好地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助力粤港澳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文旅厅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据初步测算,2024年春节假期前7天(2月10日—16日),全省4A级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082.8万人次;近日,新鲜出炉的《2024春节“吃喝玩乐”消费洞察》显示,广东春节假期的日均消费规模居全国省份第一。

  “给自己最大的礼物是一辆插电混动版的比亚迪海豹汽车”、“给家里的老人换上了智能手机。”给年味加点科技感,为家里添置“科技年货”,成为当下消费者的热门选择。作为科创大省,广东的“科技年货”颇受青睐。

  是广东科学技术产品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名片。近年来,广东持续锻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硬实力,

  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广东制造”享誉全球,“科技广货”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当地时间2月17日1点49分,东航涂装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经过近6小时、约4200公里的全程直飞,顺利抵达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准备参加于2月20日至2月2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2024年新加坡航展。新加坡航展期间,包括东航涂装的C919飞机在内的由中国商飞公司生产的5架国产商用飞机将与公众见面,进行地面展示和演示飞行,这是我国产商用飞机首次在海外“组团”亮相。

  2月17日晚,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呼伦贝尔开幕。作为历届冬运会中顶级规模、项目最多、标准最高的一届,十四冬实现了多个“第一次”,集中全面展示了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的成果。更多地区、人群的参与,让本届冬运会成为了一届真正的“全国”冬运会。

  “十四冬”承担着后冬奥时代巩固扩大“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果、进一步提升我国冰雪运动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广东代表团总规模达191人,其中运动员126人,将参加7个大项14个分项的决赛。

  国家电影局18日发布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国电影票房为80.16亿元,观影人次为1.63亿,相比2023年春节假期票房和人次分别增长了18.47%和26.36%,均创造了同档期新的纪录。票房前4名影片分别为:《热辣滚烫》27.18亿元,《飞驰人生2》23.98亿元,《熊出没·逆转时空》13.89亿元,《第二十条》13.4亿元。受访的权威的人表示,春节档上映的电影组合中,续集、动画和新IP等均有相关作品,知名导演、演员以及高票房电影续集等均为市场注入信心,票房与口碑的双重提升,透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动向。

  当地时间2月17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2024年世界游泳锦标赛游泳项目男女4X1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中,由潘展乐、王浩宇、李冰洁、余依婷组成的中国队以3分21秒18的成绩夺得冠军,同时刷新了中国队在预赛中创造的亚洲纪录。

  海关总署负责人日前表示,2024年,海关将强化源头管控,加强高风险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准入管理,构建海关生物安全监测预警平台。负责人表示,

  今年海关还将动态调整口岸疫情防控措施,打造“平急转换”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体系,推动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强制性标准落地。

  2023年全国海关有效防控“害”的输入:检出新冠、猴痘、霍乱等传染病49种、3.1万例;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7.5万种次,截获“异宠”296种、4.4万只;退运或销毁不合格食品化妆品2403批次;查获毒品5.5吨,国门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认定北京市朝阳区等97个县(区、市)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其中,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汕头市龙湖区、广州市天河区位列其中。

  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对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工作的组织领导,格外的重视实验区工作,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健全体制机制,强化条件保障,推动实验区工作顺利开展。通知提出,各实验区要明确实验内容和工作安排,加强完善实验方案,针对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举措,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力争在协同育人上取得新突破,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海油日前公布消息,位于珠江口盆地的西江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立方米,成为中国南部海域累计产量最高的油田。

  中国海油西江油田距深圳东南150公里至175公里,平均水深约100米,合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超2亿立方米,目前是一个包括6座海上生产设施、300口生产井的油田群。近年来,西江油田主力油藏采出程度已超过60%,油田挖潜难度大,产量自然递减快。油田积极探索稳产策略和提高采收率措施,形成了稳油控水、措施增产等系列极限挖潜技术,为我国海上油田极限挖潜积累了宝贵经验。

  近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纲》已由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联合出版。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全面梳理了新中国科技发展脉络,总结了70多年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的形成历史和重大意义。

  日前在京举行的出版座谈会上,本书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史纲》全面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历史、重要事件、发展阶段、政策变革及科技成就,深入分析了推动中国科学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规律,展示了中国科技的快速进步和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创造的“中国奇迹”。

  近日,复旦大学科研人员创建出一种新型钙-氧气电池,可在室温条件下充放电,稳定运行700次循环,展现出高安全性、较低成本等优势,并为可穿戴电池织物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自然》主刊。同时,电池团队还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出同时具有高柔性和高安全性的钙-氧气电池,可用于制备下一代可穿戴电池织物。

  最新创建出的钙-氧气电池主要由金属钙负极、碳纳米管空气正极和有机电解质三个部分所组成,可支持室温条件下长达700次的充放电循环。

  电池设计不仅优化了性能和成本,也兼顾了环境的可持续性与在柔性电子设备中的应用要求。

  近日,《自然·天文学》公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王晓锋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利用清华大学 - 马化腾巡天望远镜(TMT)做出的一个重要天文发现。他们在距离地球约 2760 光年处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20.5分钟的致密双星(代号为:J0526),也就是说,每隔 20.5 分钟,两颗星体就围绕对方转一圈,这是目前已知的轨道周期最短的热亚矮星双星系统。

  据团队负责的人介绍,研究团队发现了一个距离地球约2760光年、以20.5分钟公转周期飞速绕转的双星系统(代号TMTS J0526)。该双星系统由一颗质量约为0.74倍太阳质量的致密白矮星与一颗质量约为太阳0.33倍的热亚矮星组成。这一发现为未来的太空引力波试验确定了一个重要的波源系统。更重要的是它验证了由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韩占文院士团队于2003年提出的此类特殊双星系统形成的理论预言,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恒星演化理论,而这一理论是我们不难发现宇宙演化的基石。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报道了1个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齿菌新物种——小果齿菌。小果齿菌的子实体较小,生长于壳斗科植物和马尾松混合的树林中。相关成果发表于《真菌杂志》。

  科研人员基于单基因和多基因序列数据重建了全球齿菌属系统发育树,通过综合分析形态特征、生态特征和系统发育结果,对采自中国的齿菌属标本进行了整理,描述和报道了7个中国齿菌属物种,包括发现的3个新种,其中,

  小果齿菌是分布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特色物种,子实体较小,生长于壳斗科植物和马尾松混合的树林中。

  中国海油公布消息,全球首例一体化建造废物处理发电设施——香港综合废物管理设施一期项目模块在珠海场地全部建造完工并交付。据悉,项目以现代先进的焚化技术作为核心处理方案,应用垃圾焚烧全自动控制、高效热能利用等先进的技术,并创新尾部烟气深度再利用工艺,可以有效提升节能环保水平。

  项目一期投用后,日处理生活垃圾能力可达3000吨,年均发电量约4.8亿度,可供10万户家庭使用,年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达44万吨,可有效缓解香港固体垃圾堆填压力。

  对痴呆的早期识别与干预对降低疾病负担至关重要。然而,痴呆早期识别难度大,传统有创或高成本检查技术存在局限,迫切需发展便捷、无创、可靠的生物标志物进行筛查。

  近日,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研究员团队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团队展开联合攻关,采用大规模蛋白质组学数据和AI算法发现了预测未来痴呆风险的重要血浆生物标志物,

  可提前15年预测痴呆发病风险,对痴呆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早期干预具有重大意义。

  2月13日,相关研究成果以《血浆蛋白质组学预测健康成年人未来痴呆风险》为题发表在《自然·衰老》。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