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唐代农业发展大影响南北都不一样
当前位置:首页 > 小九直播官网

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唐代农业发展大影响南北都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3-11-18   作者: 小九直播官网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业发展好坏直接决定着国家一年的财政收入,对古代封建王朝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古时候的科学技术水平限制,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深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其中以气候因素最重要,唐代农业也不例外。

  从对唐代的历史资料分析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于唐代农业发展的影响是分区域的。南方受到的影响较小,还可以忽略不计,北方受到的影响较大,还可以说气候决定了北方农业的发展。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按照气候的不同,将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唐朝属于其中的第二个时期,即物候时期,这一段时期的显著特点是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主,但是总体来说,近千年来我国的气候在由暖转寒,唐朝也不例外。以中唐为界,初唐盛唐的温暖湿润的气候推动了唐代农业的发展,也造就了盛唐气象;晚唐之后,由于气候由暖转寒,唐代的农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唐朝前期,通过对梅花、柑桔等温带植物种植分布区域分析得知,初唐时期的气候是较为温暖湿润的。八世纪初和九世纪的初中期,长安的皇宫和曲池都种有梅花,唐玄宗的梅妃爱梅成痴,《梅妃传》中记载梅妃胜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为讨好梅妃,玄宗在当时曲江池也种有梅树。除此之外,作为温带作物的柑桔能抵抗一8℃的低温,当时记载宫中栽种的柑桔曾多次结果。

  然而以中唐为界,气候开始逐渐转寒。据公元781年至公元850年的资料统计,短短的69年间,寒冷气候竟高达36个年份,总体占比一半以上。寒冷的气候不仅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到生命。唐僖宗年间,黄巢军的尚让率兵攻打宜君砦,因为严寒气候,敌军出现了不少冻伤冻死将士。

  唐代以农为本,因此,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状况。正如老话说的那句靠天吃饭,可见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大,有利的水热条件是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以水稻为例,南方的水稻能够达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而北方的水稻最多只能一年一熟。

  因此可以说气候决定着农业发展的好坏。然而详细情况需要具体分析,南方的气候因为纬度原因,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不大,因此南方相对于北方而言,受到的影响较小,因此在晚唐气候转寒且不断波动的时候,反而不受影响,甚至因为北方农业发展受限而间接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

  初唐时期,因气候总体上是呈现温暖湿润的趋势,因此在这一时期,唐代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唐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成就之一就是西北地区农牧交错的区域扩大。从唐朝的马政记载可以得知,牧场肥美的地区大多在西北地区,如河曲等地大多远离中原腹地,地广人稀,加上降水量少,使得在唐朝以前,都是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发展还停滞不前。

  但是随着温暖湿润气候的到来,降水量逐渐增多,使得唐朝的农耕区区域面积也在不断向所西北边境扩展,与牧区相交错,形成了农牧业交错的新型农业模式。正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西北地区农业的发展不但可以就近为边境地区提供充足的粮草,解决了军需供给问题,也推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也为唐朝的军队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战马,带来了边境的长治久安。

  唐代以前,由于气候的影响,许多前朝修建的水利设施逐渐荒废,在温暖湿润的气候初唐时期,降雨量丰沛,北方地区河段的水量得到了补足,荒废的水利设施得到了水量补给并重新投入了农业生产,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些新的灌溉区域。

  以西北地区的敦煌为例,甘泉水(即今党河)由于得到了丰沛降水量的补给,成为了当时敦煌的主要灌溉水源。以马圈口堰为中心,分成七条支流,分别流向不同的方向,分区灌溉,形成了完整的水利灌溉网络,使敦煌成为了当时的塞上江南。然而初唐一代,河北道的水利设施修建是较多的,从初唐到中唐的一百多年间,兴修水利多达54处,河北成为当时新开发的灌溉区域之一。

  水利设施的修建的好处之一在于漕运的恢复。根据《唐会要·漕运》的记载,漕渠的修复,使得水道通畅,有力地保证了关东的粮食及南方的粮食可以直接抵达长安,有力的缓解了长安的一百多万人口的粮食压力。因此能看出,得益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唐朝北方水利建设的修建,不仅开发了新的灌溉区域,促进了唐朝的兴盛繁荣;漕运的发展,不仅缓解了国际大都市长安的粮食压力,也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发展。

  晚唐时期,由于气候的由暖转寒的变化,北方的农业凋零,而南方由于受气候影响不大,所以农业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南北方的农业经济比重发生了转变。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背景下,唐朝农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盛唐的甚至还可以记它一功。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气候成就了盛唐时期农业的快速地发展,也造就了晚唐时期北方农业的凋零。自八世纪末开始,中国古代气候开始逐渐转寒,降雨量也随之减少,自南向北,气候的变化也愈加明显。

  气候的急速变化也导致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旱灾、寒潮的不断出现,不仅使北方农业发展受到严重打击,也促进了盛唐的衰落。然而因为纬度原因,寒冷干燥的气候对南方农业的发展却没有过大的影响,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南方农业仍在继续发展,甚至因为北方农业的凋零,使得南方农业的开发进一步加快。

  不仅如此,由于气候转寒、降雨量的减少,北方的农业凋零局面也呈现无可挽回的趋势。西北地区农牧业经济深受打击,其分界线逐渐南移;初唐时期边防地区随处可见的屯垦区也逐渐衰败而迁往内地。北方地区的但部分土地承载能力也因气候的恶化而下降,使得北方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北方农业的凋零,使得北方地区的人民处于衣食无继的境遇之中,自然灾害的频发进一步削弱唐王朝的国力的同时,也使北方百姓丧失了对李唐王室的信心。而与北方农业的凋零之象相比,温暖的南方由于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热量充足,特别适宜发展农业。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原腹地的经济日渐衰退,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使大唐的北方地区沦为战场,契丹等少数民族的不断南下抢掠也极度影响了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

  而南方地区有着长江这一天险,将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侵扰拒之门外,农业生产技术虽然不如北方的先进,但是一直都没有中断发展。加上北方人口的不断南迁,带来充足劳动力的同时也带去了北方的先进生产技术,南方的农业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综上所述,唐朝一代的气候整体上是温暖湿润的,但是气候的总体变化趋势却是由暖转寒的。唐代气候大约是以中唐为界的,初唐时期气候温暖且稳定,经济作物种植区域扩大,北方水利措施的修复也促进了唐代农业的发展。中唐以后,气候逐渐转寒,严寒事件的增多使得北方农业凋零,促进了唐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上可知,唐代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对于南方的农业影响较小,对北方的农业影响较大,甚至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寒冷的气候促进了唐代对南方的开发。


首页 首页 产品 产品 电话 电话